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开启,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5月下旬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5—9月举行校赛、省赛,10月下旬举行总决赛。本届大赛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国际参赛的邀请力度,广泛动员国外名校参赛,全国总决赛期间国内外学生同场竞技。
Q:1. 第七届大赛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
A: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平台,已成长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居第一项!属于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项目。
4月1日,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议强调,“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本届大赛聚焦建党百年的特殊时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起点、第一次在革命老区办赛的特殊地点三个时空背景进行整体策划,结合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继续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总体目标,传承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聚焦“五育”并举的双创教育实践,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赛事组织形式,上好集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为一体的一堂最大的中国金课,举办一届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由百国千校、数百万青年学子参加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会。
Q:2.惠州学院校赛如何安排?
A:本届校赛设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校赛的执行、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具体详见校赛通知文件。
本届惠州学院校赛将根据各学院在学校“双创云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的实际报名项目数,组织校内评委进行初赛网络评选确定晋级复赛项目名单,校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经书面评审确定晋级复赛项目,同时产生校赛三等奖和优胜奖项目以及晋级总决赛项目,总决赛由校赛组委会经项目现场路演评定一等奖、二等奖项目。
校赛设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5项;设优秀组织奖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20项。校赛、省赛、国赛获奖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按照《惠州学院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惠院发〔2018〕319号)(点击原文可获取)制定标准发放,获国赛金奖奖金高达10万。
校赛赛程安排
序号 | 进程 | 时间 | 安排 | 备注 |
1 | 项目挖掘和 培育 | 3月-4月 | 宣传动员、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启动系列培训 | 组织赛前动员辅导报告4月上旬、下旬各一场) |
2 | 初赛 | 4月10日-5月10日 | 网络评审 | 1.材料提交截止:5月5日 |
3 | 晋级复赛项目打磨/复赛 | 5月11日-5月25日 | 复赛训练营 /书面评审 | 1.材料提交截止:5月20日 |
4 | 晋级决赛项目打磨 | 5月26日-6月10日 | 决赛训练营 |
|
5 | 学校决赛 | 6月16日 | 现场答辩,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 1.材料提交截止:6月11日 |
备注:各二级学院根据各自情况自愿组织院赛。学校初赛仅通过网络评审项目计划书进行。
Q:3.第七届大赛参赛项目类型与分组有什么优化?
A:高教主赛道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等,分为: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原创意组分设为本科生创意组和研究生创意组,且这个组别只允许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参加,旨在鼓励并保障更多在校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参与大赛,能充分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长表现。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项目分组调整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强调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Q:4.什么学籍学历可以报名参加大赛?
A: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本科、普通本科、博硕士研究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均可参加大赛。但各赛道及赛道内各组别对参赛对象的学籍学历有不同要求,报名时请按照不同赛道、不同组别的学籍学历要求进行报名参赛。
Q:5.参赛项目只能限于“互联网+”项目吗?
A: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组委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Q:6.今年是第一次参赛,怎么做好赛前准备呢?学校会提供大赛指导和培训吗?
A:学校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老师们、同学们可以加入大赛交流群(QQ群:517039681),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现场咨询(钟圆老师,2527127,13809662287,少康楼308室)。大赛期间,创新创业学院为全校师生连续组织辅导报告、训练营、强化营等,进行大赛解读、项目来源解析、项目计划书撰写、项目打磨与优化,为各参赛项目提供全过程、分阶段的指导服务。
Q:7.如何报名参赛?开始及截止日期?
A:参赛团队须在我校和国家共两个网站一并报名:
(1)通过登录我校“双创云平台”网站,进入“应用中心”→“大赛应用”→“我的大赛”→“我的团队”→“我的项目”报名、提交参赛资料,截止时间:5月5日24时。
(2)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1年4月15日-8月15日。
Q:8.大赛评审要点有哪些?
A:本大赛是投资人视角,评审要点主要包括:创新性、团队情况、商业性、带动就业、引领教育;“红旅”赛道还关注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红旅”赛道公益组另有公益性要求(即:1.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的,有可预见的公益成果,公益受众的覆盖面广;2.在公益服务领域有良好产品或服务模式)。
Q:9.项目计划书有哪些内容?
A:参赛者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评审要求等准备项目计划书,内容主要包括:执行概要(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痛点分析)、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核心竞争力(营销策略)、运营现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财务分析&融资计划、团队介绍、发展规划及其他说明。
Q:10.什么是师生共创项目?
A:师生共创项目是指教师和学生合股创办企业的项目,或师生共同研发某项技术并计划基于此成果创业的项目,或其它师生共同发起、运作的项目。
Q:11.什么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A: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创业团队所使用核心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是学校的项目。
Q:12.什么是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A: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基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层面所设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Q:13.项目团队的人数有何限制?
A: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含团队负责人)。仅允许报名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的项目添加教师类的团队成员。参加全国总决赛现场赛的参赛成员应为3-5人(含团队负责人,不含教师类团队成员)。
Q:14.院校老师可以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吗?项目团队的指导教师有何限制?添加的指导教师按照什么规则排序?
A:除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外,院校老师不可作为项目的团队成员参赛,只能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大赛。大赛不要求团队一定要有指导教师,并且人数上没有限制。建议项目团队在与老师沟通后自行决定是否添加指导教师。添加的指导老师可通过编辑进行排序。
Q:15.学生能否跨学院、跨校组队参赛?
A:鼓励跨学院、跨校组建团队,项目归属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院校。
Q:16.一个人可以报多个项目吗?
A:作为项目的团队负责人可以最多创建3个项目,且只能使用一个项目报名参赛,但可同时作为其他项目的团队成员报名参赛。同一个人可以作为多个项目的团队成员。
Q:17.一个项目可以参加多个赛道吗?
A:一个项目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进行报名参赛。
Q:18. 一个公司可以报多个项目参赛吗?
A:一个公司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项目参赛,不可将一个公司的业务拆分为几个项目报名参赛。
Q:19.国外学生是否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A:国外学生可以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Q:20.学生参加国内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同时具有国内外两所院校的学籍,如何参赛?
A:在符合高教主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负责人,可以国内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内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也可以国外院校在读的学籍代表国外院校参加高教主赛道的“国际参赛项目”。学生如作为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则根据团队负责人选定的方式参赛。
Q:21.有多个学籍学历,必须要以最高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吗?
A:拥有多个学籍学历,可使用任一学籍学历所在院校身份报名参赛。如专升本的学生可代表原就读专科学校参加比赛、毕业的研究生可代表本科学校参加比赛,但均需符合所报赛道及组别的参赛要求。
Q:22.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验证个人信息时显示“您的信息未通过学籍验证”,该怎么办?如何修改?
A:学生填写的个人信息应与学信网上的学籍信息保持一致(尤其是学历层次、所在院校、入学时间、毕业时间),才可验证通过(可填写非最高学籍信息)。若提示未通过验证,学生可登录学信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个人学籍信息后,登录大赛报名官网,在个人中心的设置板块中修改学籍信息,提交后重新认证。如对学籍学历有疑问,可发送咨询邮件至kefu@chsi.com.cn,进行咨询。
Q:23.创建项目成功之后想修改项目名称怎么办?
A:项目一旦创建完成无法修改项目名称,如果需更改项目名称,要删除项目重新创建。(如果项目已通过审核进入校赛或者省赛,删除后项目会回到待审核状态。请谨慎操作,删除项目前须及时和学校或者省里联系,以便在删除项目后,重新申报的项目可以再次进行审核,以免影响项目参赛)。
Q:24.晋级学校复赛项目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A:项目团队须将纸质版项目计划书及佐证材料、路演PPT(一式两份),提交至少康楼308办公室,同时需要以提交的书面材料为准更新“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和我校“双创云平台”的电子资料;“双创云平台”更新截止时间:5月20日24时。